富含丰富淀粉,市称“蕨麻”或“人参果”,即可酿酒又可提取染料
蕨麻虽然名称中含有“麻”,实则并非麻科植物,其是蔷薇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在中国甘肃、青海、西藏高寒地区,根部膨大,含丰富淀粉,市称“蕨麻”或“人参果”,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,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;根含鞣料,可提制栲胶,并可入药,作收敛剂;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;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。 蕨麻的根向下延长,有时在根的下部长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。茎匍匐,在节处生根,常着地长出新植株,外被伏生或半开展疏
蕨麻虽然名称中含有“麻”,实则并非麻科植物,其是蔷薇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在中国甘肃、青海、西藏高寒地区,根部膨大,含丰富淀粉,市称“蕨麻”或“人参果”,治贫血和营养不良等,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酒用;根含鞣料,可提制栲胶,并可入药,作收敛剂;茎叶可提取黄色染料;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。
蕨麻的根向下延长,有时在根的下部长成纺锤形或椭圆形块根。茎匍匐,在节处生根,常着地长出新植株,外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。基生叶为间断羽状复叶,有小叶6-11对,连叶柄长2-20厘米,叶柄被伏生或半开展疏柔毛,有时脱落几无毛。小叶对生或互生,无柄或顶生小叶有短柄,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汇合,基部小叶渐小呈附片状;小叶片通常椭圆形,倒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-2.5厘米,宽0.5-1厘米,顶端圆钝,基部楔形或阔楔形,边缘有多数尖锐锯齿或呈裂片状,上面绿色,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,下面密被紧贴银白色绢毛,叶脉明显或不明显,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,惟小叶对数较少;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托叶膜质,褐色,和叶柄连成鞘状,外面被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,上部茎生叶托叶草质,多分裂。
单花腋生;花梗长2.5-8厘米,被疏柔毛;花直径1.5-2厘米;萼片三角卵形,顶端急尖或渐尖,副萼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,常2-3裂稀不裂,与副萼片近等长或稍短;花瓣黄色,倒卵形、顶端圆形,比萼片长1倍;花柱侧生,小枝状,柱头稍扩大。
该种分布较广,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,以及南美智利、大洋洲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。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生长于海拔500-4100米的河岸、路边、山坡草地及草甸。
蕨麻可以通过整株、新鲜果实、蕨麻苗移栽及组培进行繁殖。因此,可选择整齐一致、个体较大、无霉变、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系的蕨麻块根为种植材料;也可选择健壮的刚萌发的蕨麻幼苗为种植材料,但幼苗移栽,更适宜于无霜期短、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。
蕨麻块根的播种可采用条播、点播或撒播的方式。按种植密度为20厘米×20厘米至50厘米×50厘米进行播种,播种深度为5-10厘米,播种量为45-75千克/公顷;若采用切割后的块根进行播种,播种量可减少30%。用蕨麻块根播种后,经45-60天可以萌发出苗,通常出苗率为98-**。但要在萌发期及时浇水,以保证蕨麻块根的萌发和成活率。 蕨麻幼苗可采用穴栽的方式,栽培密度为50厘米×50厘米,要及时浇足水,经过10-15天缓苗后,通常成活率可达98-100 %。
【免责声明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 一时间删除内容!】
来源:今日头条
链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840434705704157703/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